2020-01-01 15:02:07 重庆华图 https://cq.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重庆华图为您提供:2020重庆法检考试:主体排除法,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1年重庆法检考试交流群】 ,更多资讯请关注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CQhuatu,重庆华图咨询电话:023-67518090。
行测备考技巧:主体排除法
本文讲述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主体的“妙用”这一知识点,以前没有听过也没关系,通过这篇文章你就可以掌握。下面跟重庆华图一起学习下。
主体特征
1.文段围绕其展开
2.一般高频出现
3.多为名词
4.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注意】
1.主体是言语中非常有效的解题金钥匙,是解题的突破口。
2.主体特征:
(1)文段围绕其展开:文段的每个字句都是围绕主体展开,是文段的中心。
(2)一般高频出现:①题目比较简单,主题词出现很多次,比较明显,很容易找到主体。②题目比较难,主体比较隐晦,不凸显,不突出,可以通过分析文段锁定主体。
(3)多为名词:比如文段中“的”出现很多次,但它不是主体,名词表达实实在在的含义,主体多为名词。
(4)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比如某个文段前文有例子的引入,接着引出一个概念,后文围绕这个概念展开,对其解释说明,这个概念则为主体。通过文段脉络锁定主体。
3.把握主体,依据主体特征,选择正确答案。
1.(2017 山东)长期处于草根状态的民间文化,大多难有连续性的书面记载。“非遗”申报的制度化要求,使申报本身成为步履维艰、绞尽脑汁的过程。最终,可能表格填得工工整整,视频也做得精美绝伦,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将原本活态的文化形式化的过程。如此,便失去了申报“非遗”最初的意义与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的民间文化缺乏系统化和连续性的传承
B.“非遗”申报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特点不相适应
C.民间文化在申报“非遗”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D.教条化的评价标准抑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
【解析】1.本题做题顺序是先读文段,找到文段中心句,进而确定文段主体思想。通过关联词语、行文脉络无法选择时,可以运用主题词法。开篇强调民间文化形式随意,不书面,虽然表格填得很工整,视频做得很精美,但“非遗”申报将其形式化了。整个文段围绕“非遗”申报的几宗罪展开,主体为“非遗”申报的问题。
A 项不含主体,排除。
B 项,文段说明民间文化很灵活、不书面、不死板,“非遗”申报将其形式化了,即“非遗”申报不符合民间文化的特征,“不相适应”符合文意,当选。
C 项“阻力”无中生有,文段只论述了“非遗”申报不好,但没有论述申报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申报本身成为步履维艰……”说明事情艰难,进行得不顺利,“阻力”程度过重,且与 B 项相比,选项没有体现“非遗”申报制度化、僵硬,“制度化”即教条、僵硬化,排除。
D项“教条化的评价标准”来自于“非遗”申报,没有体现“非遗”申报导致教条化的标准,且不含主体,排除。
【选 B】
2.(2016 联考)英国科学家宣称,已找到了一种替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方法,而无需借助任何空间技术。研究发现,激光能够限制并冷却放置于真空条件下的原子,将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以上的百万分之一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原子对地球的磁性和重力领域的变化极度敏感。研究者利用这些成果,可以在一台小型装置上限制原子,研究它们的波动,从而定位其运动,并准确查明它们的所在位置。此时,其踪迹定位工作会交由一个仅有 1 米长的装置来完成,关键在于如何把它打造成微缩装置,以便将其安装在智能手机之中。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革新
B.激光在科技创新中的新用途
C.新定位系统在前沿领域的应用
D.利用原子进行定位的原理
【解析】首句说明可以不用 GPS 定位,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即有新的东西可以定位。“它们”“其”指代“原子”,整篇文段围绕“原子”展开,即原子是可以替代 GPS 定位的新的方法,尾句“其”指代原子,补充说明如何定位。文段核心主体是“原子”,只有 D 项出现“原子”,论述原子如何实现定位,当选。
A 项“智能手机”出现在尾句,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即如何实现定位,且“应用程序”无中生有,文段论述的是如何定位,排除。
B 项“激光”只是利用原子实现定位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是一个环节、步骤,非重点,且“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概念太大,文段只论述了“定位”,排除。
C 项“新定位系统”表述不明确,且“前沿领域”无中生有,排除。
【选 D】
3.(2016 吉林)离婚成了 21 世纪的世纪流行病。我料定未来的日子里公众还会看到更多的名人俗子离婚,这不是乌鸦嘴,是大势所趋。想想身边的人,看看每一天发生的事情,就知道趋势已不可避免。原因是信息革命会改变传统。工业革命后婚姻状况与农业社会的传统不同,导致新式家庭出现,旧式家庭崩盘。今天,这一代赶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山雨欲来。
“山雨欲来”在文中的意思是:
A.当今社会将会迎来更高的离婚率
B.离婚率高于结婚率将成为新常态
C.传统家庭模式即将走向彻底消亡
D.婚姻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即将到来
【解析】3.开头说明离婚是大势所趋,已经定型,“原因是……”分析原因。文段谈论的核心是离婚要来了,离婚越来越多。根据主体“离婚”锁定 A 项。
B 项“结婚率”无中生有,文段未将离婚和结婚进行对比,排除。
C 项“传统家庭”对应文段分析原因的部分,不是文段中心,排除。
D 项“颠覆性变革”,比如第三部《婚姻法》不行了,现在要出版第四部婚姻制度,“制度”无中生有,排除。
【选 A】
【注意】词语理解题从表面上看考查得很微观,比如问某个词语什么意思,要通过把握整个文段对词语进行更精准的理解。词语出现在文段尾句,总结前文;出现在首句,总领全文,其所在语句很有可能是中心句。
4.(2017 江苏)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C.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D.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解析】“远水解不了近渴”位于尾句,可能是对中心思想的概括。开篇强调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民群众就想要靠法律、制度解决。“这一指向”指代靠法律、制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说明法律、制度一时成型不了、无法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文段强调法律、制度方面,相关法律是“远水”,即法律无法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对应 B项。食品安全问题无法解决的症结点是人们想要求助于法律制度,但法律制度一时无法完善,即是“慢功夫”,无法真正解决,A、C、D 项未体现无法解决的原因,排除。【选 B】
【注意】语句填空题是每年国考、各地省考的必考题型。横线在文段开头,可能是对后文内容的总领、总括;横线出现在结尾,可能是对前文核心概念话题意思的总结、凝练。题型虽在变,但换汤不换药,理解文段核心意思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解题点。
5.(2017 联考)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学不会发声,没有模仿所听到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说话而言必不可少。但近日,研究者表示,灵长类动物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因为它们会等待呼喊结束再发声。如果这种技能是后天习得的,那么它更接近人类的类似技能,因为婴儿是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学会这种技能的。这一发现或可帮助我们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好地分析人类交往的方式
B.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
C.更好地解决人类交流的障碍
D.更好地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