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15:21:38 重庆华图 https://cq.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重庆华图为您提供:2021年重庆选调生申论热点:关爱和保护好留守儿童,加入【2021年重庆选调生考试交流群】 ,重庆华图及时为您提供2021年重庆选调生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考试大纲、报名入口、考试资料等相关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华图官方微信CQhuatu,每日为您推荐考试信息。
【背景链接】
每一个打工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和希望。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防止因疫失业返贫,关系到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和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关系到全面小康如期实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农民工返程高峰推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还有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没有返城复工,需要多管齐下帮助这些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城就业。
【专家解读】
[原因分析]
第一,移民父母本身对在城市生活的预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他们在城市就业和工作,但是却很难融入城市和实现在城市内的市民化。城市体系缺乏对移民的制度接纳,居住社区中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融合环境。因此他们努力尽量地节俭开支,将城市就业作为未来在农村生活的资本积累。如果父母只是将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作为一种暂时性的状态,往往会放弃携带子女进入城市。
第二,农村家庭为了实现家庭财富积累,宁愿或者不得不选择家庭分离的外出迁移。由于农村农业劳动收益率极低,农村人口不得不通过外出迁移流动获得家庭财富的积累。迁移流动人口务工经商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的最重要途径。
第三,儿童与父母共同迁移会使移民家庭在城市的生活成本提高,而流动家庭缺少在城市展开家庭生活的充分能力。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幼托服务的成本较高。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不能进入公办学校,也只能选择成本更高的民办学校。如果儿童随父母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在城市生活的住房开支、生活开支、保障和健康成本、社会交往成本都显著提高,这种成本之高,有的时候甚至高于家庭生活运行的能力。
第四,迁移流动家庭的父母基本都是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人口,在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安排失衡,使他们缺乏照顾儿童的时间。城市流动人口中的80%以上都是劳动力人口,同时具有极高的劳动参与率。流动人口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达到60小时,迁移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很大,使得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来照顾随迁的流动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将子女放回故乡由祖父母照料成为一个典型的家庭生活安排。
第五,儿童在乡村留守是子女通过教育实现未来发展的基本途径。从1990年代以来,城市在迁移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服务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教育体制的中考和高考对于流动儿童仍然存在显著限制。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儿童返乡。
[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
第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第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消极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苦难及别人的批评教育,甚至产生对抗行为。由于心理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留守儿童更易表现出胆小自卑、消极对抗、随波逐流的偏激甚至极端心理。
[对策措施]
一是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政府应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深刻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要转变监护理念,破除保障孩子物质生活即可的理念误区,重视亲情交流。通过精准扶贫专项补贴,尽量确保至少父母一方留守,履行其监护责任。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在外务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机制,以保障及时沟通,解决困惑,关切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精神诉求,要为孩子灌输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理念以促进健康成长成才。另外,要强化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临时监护人更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家庭温暖。政府部门要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实施寄宿式管理,为留守儿童住校提供各种支持。
二是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要组织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子女和教师联系沟通。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期间,要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课堂,以了解孩子动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应与留守儿童深入交流谈心,给予更多关心爱护,要广泛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娱活动。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全面仔细地将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时记入档案,并定期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要大力实施寄宿制管理,针对部分留守儿童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情况,可建议家长同意孩子住校。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经历相似,便于集中管理,而且容易唤起学习热情和集体归属感。要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各种困惑。开展相关心理课程,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加强临时监护人心理培训,通过定期心理上门辅导,加强农村家庭心理培训。
三是强化社会各界的合力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媒体、家庭等的合力作用,共同汇聚强大的爱心能量,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暖流。积极发挥工青妇、关工委、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以有力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媒体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度。要积极构建社会大众关爱平台。政府、基层组织、学校、志愿者组织、家庭等协同合力,共同搭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型平台,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比如举办送温暖送爱心活动、帮扶急需心理辅导的留守儿童、开设相关培训讲堂等,通过有效措施以发挥连接政府、社会、家庭、留守儿童的积极纽带作用,针对各类农村留守儿童“心灵贫困”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有效措施,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扶助、精准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