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1:11:47 万州华图 https://cq.huatu.com/wanzhou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万州华图为您提供:2022年万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乡村善治,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0万州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更多资讯请关注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CQhuatu),万州华图咨询电话:023-58826660/58826670。
申论热点: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乡村善治
一、 话题介绍
在河南驻马店, 一位投资者承包的千亩田地临到丰收时, 却遭到了村民哄抢。 网友感叹: “农民何苦为难农民!”。
承包人称, 2017 年起, 他在村里承包了 1000 多亩地种植花生、 玉米、 小麦, 先后投资 300 多万元, 没想到收割时节遭到村民盗窃、 哄抢, 还有村民夜里守一晚, 趁不注意就偷。 村干部说, 也有外村人过来哄抢, 村里能力有限管不住。根据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第四十九条, 盗窃、 诈骗、 哄抢、 抢夺公私财物的, 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 处10 日以上 15 日以下拘留, 并处 1000 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 刑法还规定了 “聚众哄抢罪”, 如果 3 人以上哄抢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 构成聚众哄抢罪, 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管制, 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二、 深入分析
(一) 事件反映的主要问题
村民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其行为涉嫌违法而不自知, 这不仅仅是素
质问题, 更是一些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 从而做出违法事件。
(二)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 农村法治建设不足。
2.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降低农民学法的欲望。
3. 我国传统农村不是与生俱来的法理社会。
4. 当下农村社会缺乏乡规民约。
(三) 农村法治建设的成功探索
1. “一村一法律顾问” 制度
(1) 全方位激励, 引导法律顾问投身农村法治建设。
(2) 全过程管理, 打造村级法律顾问过硬品牌。
2. 农村 “法律明白人” 机制
(1) 坚持用以案释法形式, 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2) 坚持以实战观摩方式, 开展法治实践培训。
3. “百姓说事点” 平台
(1) 注重聘请乡贤社贤, 充分发挥他们懂政策懂法律的优势, 帮助调解
矛盾纠纷;
(2) 开展经常性的 “百姓说事点” 调解员培训, 提高基础法律素养和处
理问题能力;
(3) 整合律师、 司法鉴定、 法律援助、 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资
源, 为 “百姓说事点”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 纳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为
群众提供及时、 便捷服务。
三、 模拟试题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离不开自治、 法治和德治。 请你以 “法治与乡村善治” 为主题, 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
要求: (1) 观点明确, 见解深刻; (2) 论证充实, 联系实际; (3) 思路清晰, 语言流畅; (3) 字数 1000-1200 字。
参考文章:
加强法治建设, 推进乡村善治
法者, 治之端也。 乡村善治, 治之良也。 要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 农村的法治建设起着根本性和保障性的作用。 我国传统农村是礼制社会, 以乡规民约来约束缺乏法理的土壤,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礼仪之道、 乡规民约也被冲淡了, 随之抢、 偷等不法现象越来越多。 所以, 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推进乡村善治。
加强法治建设, 首先能够打击不法分子, 打造平安乡村。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海霸、 行霸以收取 “场地费” “罚款” 为名, 对渔民以恐吓、 帮船等方式强行索要费用, 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渔业生产秩序。 这些不法分子不仅侵害村民利益, 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一方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更对基层政治生态产生恶劣影响。 如部分地方村霸、 恶霸、 黑恶势力左右基层选举, 借机混入村 “两委”, 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近几年,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多次大规模、 全方面开展 “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整治活动, 并取得一定效果。 因此, 只有依法荡涤黑恶势力, 用法治清除乡村的 “毒瘤”, 才能打造平安、 稳定乡村。
加强法治建设, 利于化解纠纷, 构建和谐乡村。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知识有限, 再加上农村法治建设不足等, 导致农民在生产、 生活中产生较多法律纠纷, 如赡养老人纠纷、 婚姻纠纷、 高利贷纠纷、 相邻关系纠纷等。针对这些问题, 如果不及时解决, 会造成人民生命、 财产更大损失,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 如何建立有效的基层纠纷化解机制就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一。 如吉林省舒兰市搭建 “百姓说事点” 平台, 在矛盾纠纷化解、 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发挥很好作用, 不仅调解了矛盾纠纷, 而且也普及了法律知识, 塑造守法公民, 建构和谐乡村。
加强法治建设, 还促进法治与自治、 德治相融合, 建设美好乡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并把健全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自治强调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 实现村民个体由治理 “对象” 走向治理 “主体” 的过程;德治重在依靠社会舆论、 风俗习惯、 内心信念等正面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法治通过制度安排和规则程序, 凭借一套具有普遍性等理性化标准的正式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即德治奠定道德基础, 法治保障合法权益,自治促进治理有序, 只有三者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 共同统一于 “乡村善治”
之中, 才能建设美好乡村。
“法立于上, 俗成于下”。 一项法律的出台, 倘若不能普及与民众之中,变成群众自觉奉行的社会风气, 那么这样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 只有得到群众自觉的落实和践行, 法律的效用才会产生。 加强法治建设, 推进乡村善治,任重而道远。
来源文章:安徽分院郑林慧
万州华图
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2022年万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补偿式返乡”勿忘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