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4 11:28:44重庆华图 https://cq.huatu.com/ 文章来源: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导读】重庆华图为您提供:2023重庆事业单位联考怎么报名_重庆事业单位联考报名入口已开通,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重庆华图及时为您提供2023年重庆事业单位招考公告、职位表、考试大纲、报名条件等相关资讯。欢迎关注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CQhuatu),每日为您推荐考试信息。
报名时间:2023年7月24日9:00—7月30日9:00
报名缴费:2023年8月1日09:00前
准考证打印:2023年8月21日09:00—8月26日09:00
笔试时间: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公告已发布,为帮助考生朋友们尽快了解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详情,重庆人事考试网特为大家提前整理了2023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告信息汇总,方便大家查看。另外重庆华图小编还提供了重庆市属事业单位职位表、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等内容,祝大家考试顺利!
扫码添加客服,领取资料网课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信息汇总 | |
考试公告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公告 |
报考条件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报考条件 |
职位表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职位表下载 |
专业参考目录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专业参考目录 |
考试大纲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笔试考试大纲 |
报名入口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报名入口(7月24日9-7月30日) |
报名统计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报名统计 |
准考证打印入口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准考证打印入口(8月21日-8月26日) |
成绩查询入口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成绩查询入口 |
历年入面分数线 | 历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入面分数线 |
笔试内容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笔试内容 |
资格复审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资格审查 |
面试内容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面试内容 |
总成绩计算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总成绩计算 |
公告峰会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解读峰会 |
笔试课程 | 2023第三季度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482人辅导课程 |
2023年重庆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课程:https://bm.huatu.com/zhaosheng/cq/sybs.html
2023年重庆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第五期):https://xd.huatu.com/detail/pHi5
2023事业单位联考图书 4本套:https://xd.huatu.com/detail/jNFT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备考——
重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言语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援引观点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非常有用的小技巧,通过归纳总结这一类型的辅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主旨句的位置,进而通过排除相关选项确定正确答案。那么该方法要如何使用呢?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我们在写论文时都会经常用到这个小技巧,我们为了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做佐证,比如我在和好朋友对话时就会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老婆不让你喝酒你就需要抗争。在这个日常对话当中,毛主席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我更想表达的是我的朋友要争取到喝酒的机会。也就是说援引观点在文段中是属于次要部分,但往往和主旨部分的内容联系得非常紧密。
结合我们的言语考试,在过往的真题中,援引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援引,一类是反向援引。
正向援引
正向原因有一个典型格式:
正向援引的特点就是通常会引用名人名言(指名道姓),接着会通过因果关系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都知道作者的观点最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个选项和作者的观点最为一致即可。
【例题】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 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 “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 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 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 《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这道题的答案选择B,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 感”。后面的部分“林徽因说……”,“我们都会背……”则是论证这句话。故文段为“总 —分”结构,首句为文段的主旨句。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提及的“农业文明”,原文是“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非重点。C 项的“先秦民歌”和 D 项的《诗经》等内容均属于例子,非重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B 选项。这道题运用的就是正向援引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纠结的就是A和B项,实际上通过林徽因和《诗经》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惜花”“芦苇”等都是花草植物而非农业,所以可以直接锁定A项。
反向援引
反向援引也有一个典型格式:
反向援引的特点是通常不会指名道姓,而通过一种指代关系来引出他人观点,再借以反驳或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内容,我们则优先选择斑驳。
【例题】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但实际上,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也可能在人群拥挤时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可能被他人围绕,却因为渴望某种联结而不可得,于是感到孤独;而独处则是一种客观状态,是“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建立联结是避免孤独的重要途径
B. 人类孤独感产生的真正心理机制
C. 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联系
D. 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之间的关联
这道题的答案为C,首先文段首句援引观点“人们认为孤独感意味着形单影只”。接下来通 过“但实际上”进行转折,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在人群 拥挤时却可能感到孤独”。后文进行原因分析,“孤独感”和“独处”是不同的两种状态。 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二句是主旨句,重点说明“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的关 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这道题采用的就是反向援引的方式,当然选项中没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所以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辑:bailin01)重庆华图客服
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