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16:17:30重庆华图 https://cq.huatu.com/ 文章来源:重庆人社局
【导读】重庆华图为您提供: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329联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_重庆人社局官网,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重庆华图及时为您提供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公告、职位、大纲等相关资讯。获取更多信息点击咨询(微信客服)。
2025重庆事业单位329联考招聘2898人公告。重庆事业单位联考准考证打印时间3月24日-3月29日,笔试时间定在3月29日。考生可从下方链接进入直接查询2025重庆事业单位3月29日联考信息!小编在此祝各位考生顺利上岸!
>>>点击报名:2025第一季度重庆事业单位3月29日联考准考证打印入口<<<
网上报名通过并缴费成功的考生,须在2025年3月24日9:00至3月29日9:00期间,登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保证字迹、照片清晰),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原件按时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准考证作为考生参加笔试、面试资格审查和面试的重要依据之一,请考生妥善保管准考证。因逾期未打印准考证或遗失准考证而影响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扫码查看 重庆329事业单位考点
2025重庆事业单位329联考招聘2898人安排时间
报名时间:2025年2月21日上午9:00至2月27日上午9:00
报名缴费:2025年3月1日9:00前
准考证打印:2025年3月24日9:00至3月29日9:00
笔试时间:2025年3月29日
成绩查询时间:2025年5月上旬
扫码领取 考前30分
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3月29日联考公告汇总 | ||||
区县 | 人数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公告详情 |
重庆市属 | 126人 | 2月21日-2月27日 | 3月29日 | 公告详情 |
重庆区县 | 2229人 | 2月21日-2月27日 | 3月29日 | 公告详情 |
重庆市区县考核 | 556人 | 2月21日-2月27日 | 3月29日 | 公告详情 |
重庆市属遴选 | 30人 | 2月21日-2月27日 | 3月29日 | 公告详情 |
购买入口>>>2025事业单位图书 【教材+历年】4本套【A/B/C/D/E】
购买入口>>>2025年重庆事业单位ABC笔试礼包《25考编全攻略》
购买入口>>>2025重庆事业单位联考ABCDE类《考编刷题宝典》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备考—
重庆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言语中援引观点小技巧
援引观点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非常有用的小技巧,通过归纳总结这一类型的辅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主旨句的位置,进而通过排除相关选项确定正确答案。那么该方法要如何使用呢?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我们在写论文时都会经常用到这个小技巧,我们为了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做佐证,比如我在和好朋友对话时就会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老婆不让你喝酒你就需要抗争。在这个日常对话当中,毛主席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我更想表达的是我的朋友要争取到喝酒的机会。也就是说援引观点在文段中是属于次要部分,但往往和主旨部分的内容联系得非常紧密。
结合我们的言语考试,在过往的真题中,援引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向援引,一类是反向援引。
正向援引
正向原因有一个典型格式:
正向援引的特点就是通常会引用名人名言(指名道姓),接着会通过因果关系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我们都知道作者的观点最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个选项和作者的观点最为一致即可。
【例题】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的缘故,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感。林徽因说:“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 我们都会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所谓 “蒹葭”,就是我们熟悉的芦苇。《诗经》里的世界,其实并不遥远,“参差荇菜”“南有乔木”“桃之夭夭”“彼黍离离”,这先秦时代的民歌,几乎首首离不开植物,一风一雨、一稼一穑,遍布着草木的声息,以至于《诗经》里的植物花卉,也成为一门学问,吸引一代代的学人研究考证。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古典艺术深受农业文明的影响
B. 花草植物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元素
C. 先秦民歌以花草植物为最主要的描写对象
D. 《诗经》为古代学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这道题的答案选择B,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中国古典艺术始终缠绕着一种对花草植物的敏 感”。后面的部分“林徽因说……”,“我们都会背……”则是论证这句话。故文段为“总 —分”结构,首句为文段的主旨句。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提及的“农业文明”,原文是“或许是深受农业文明影响……”,非重点。C 项的“先秦民歌”和 D 项的《诗经》等内容均属于例子,非重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B 选项。这道题运用的就是正向援引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纠结的就是A和B项,实际上通过林徽因和《诗经》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惜花”“芦苇”等都是花草植物而非农业,所以可以直接锁定A项。
反向援引
反向援引也有一个典型格式:
反向援引的特点是通常不会指名道姓,而通过一种指代关系来引出他人观点,再借以反驳或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内容,我们则优先选择斑驳。
【例题】人们往往下意识地认为:感到孤独意味着这个人形单影只。但实际上,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也可能在人群拥挤时感到孤独。因为孤独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人可能被他人围绕,却因为渴望某种联结而不可得,于是感到孤独;而独处则是一种客观状态,是“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建立联结是避免孤独的重要途径
B. 人类孤独感产生的真正心理机制
C. 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联系
D. 主观感受和客观状态之间的关联
这道题的答案为C,首先文段首句援引观点“人们认为孤独感意味着形单影只”。接下来通 过“但实际上”进行转折,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人们在独处时未必感到孤独,在人群 拥挤时却可能感到孤独”。后文进行原因分析,“孤独感”和“独处”是不同的两种状态。 文段为“分—总—分”结构,第二句是主旨句,重点说明“孤独感与是否独处没有必然的关 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这道题采用的就是反向援引的方式,当然选项中没有对之前错误观点的反驳,所以直接选择作者的观点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重庆华图客服
重庆华图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