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3-67518087 重庆分校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国考”前天24时关闭报考大门,截至昨天下午6时,最抢手的职位基本出炉———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以4961比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竞争比例最高的前六个职位,考录比例达到3000比1以上。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审核人数已突破百万。近几年,国考报考人数年年递增,审核通过人数都在百万以上。本报今天要讨论的是,缘何有这么多的年轻人热衷“官场”?国考背后有怎样的深层次原因?(新闻详见今日晨报5版)

 

  值得反思

 

  人才向政府集中增加社会负担

 

  文/刘敏

 

  公务员职业受到特别青睐,这是不争的事实。公务员所享有的福利待遇和稳定优越的工作环境,也是许多社会职业不能比拟的。虽然国家在不断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与管理,也建立了公务员退出机制,但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仍然是风险系数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职业,一般也不会有失业的担忧。

 

  公务员职业如此受欢迎,其实并不算十分正常的现象。在一些国家,公务员职业并不像在我国这样有热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务员在福利待遇上并不算优渥,无处不在的社会监督也使得公务员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如果做到一定级别、握有决策权,则随时可能有下课的风险。

 

  国家与社会,在人力资源的吸纳方面,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人力过于向国家集中,社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将随之下降。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者,往往以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为荣,仿佛国家不将社会上的人才尽数搜罗起来,就是治理不成功的表现。

 

  这种传统治理思维需要改变。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利益服务,并不特别需要进入国家公职序列。各项社会事务都需要人来推动,如果人才都向政府部门集中,社会活力与创造力就会受到影响。

 

  不仅在人力资源方面,对于任何要素资源,国家都不应与社会形成一种争夺关系。这并不是说不要公务员考试,或者向社会关闭职业之门。公务员受到格外青睐,是国家强于社会的一个证明。国家应该进一步向社会放权,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计招考职位1.6万余人,职位和人数均有增加。为什么这两项数值在不断增长,是不是说明政府规模在膨胀?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有限、精简和高效的政府,意味着适度控制政府规模,臃肿的政府对社会是一种负担,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说,仍会形成对社会空间的挤压。

 

  可以理解

 

  对国考持续升温不必过分解读

 

  文/张敬伟

 

  “国考”通过审核人数一路走高———2003年只有8.7万,2009年就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5万,2010年高达146万。对于持续升温的“国考热”,各方评价不一。有人忧虑青年精英狂奔仕途,有人埋怨就业环境差,也有人认为这股热潮反映出公务员待遇过高,灰色收入过多。这些声音都有道理,但也不全面。

 

  我国每年的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在600万左右,加上未就业的往届生,总人数大约在700万左右。即使有150万人参加“国考”,所占比例也不过25%,并不能说明大学生们纷纷挤上仕途。此外,人们有个误区,一般以为中国官员绝对人数多,但是吃财政饭和吃行政饭的是两码事,前者涵盖了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后者才确指公务员。如果事业单位改革到位,剥离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中国公务员队伍并非人满为患。就此而论,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公务员队伍是合理的,这样既能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也能维持公务员队伍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今年的“国考”尝试增加从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

 

  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考”的热度。但是,从“国考”人数占应往届毕业生的比例看,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理性的。所谓“国考”只不过是学子们求职的一个选项而已,虽然每年都有数千人竞争一职位的情况,但也不乏有学子考上公务员而不去报到的情况。

 

  总体而言,当今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项是多元的、合理的,而“国考”为知识层次高、观念开放的新时代学子打开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大门,这种开放比封闭的特权选择要好得多。社会机制给予了他们多元的选项,在我看来,“国考”和考研、创业等一样,都是学子们规划人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人们除了尊重,还能怎么样呢?

 

  正方网友VS反方网友

 

  国考太热是因就业太冷

 

  深圳网友刘飞:现在大学毕业之后,面对着满大街熙熙攘攘的本科生,却并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我砸锅卖铁去赌未来,未来却告诉我这只是一个两厢情愿的浮云游戏。国考太热,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在其他方面所能提供的就业太冷,还有诸多问题。

 

  国考热是中国独特风景

 

  上海网友陈伟明:热衷国考是中国的独特风景,这决不是正常体制下应有的现象。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的打破公务员队伍的“铁饭碗”,让公务员和非公务员职业具有相同的岗位风险,让公务员的养老、医疗保险等向全民一体的社会保险体制过渡。

 

  不妨多一点平和与支持

 

  重庆网友王鑫鑫:由于国考报名人数的绝对值不断被突破的放大效应,慢慢的,这种关注的重点转移了,负面的报道和议论多了起来。笔者认为,对国考不妨多点平和和支持,恰恰是国考热提醒决策部门还应该在高校的哪些专业设置上做调整,才能避免人才浪费。

 

  其正面意义远大于负面

 

  北京网友赵牧木:认为国考热不正常,其实这种看法大可不必,国考作为我国从推荐使用人才到公平选拔人才的进步表现,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是一件好事。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下,国考热这么“热”正面效应大于它的负面效应。

 

相关文章: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前招生简章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