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国考笔试126.7入围中央部位面试经验
2009-06-11 17:48 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http://cq.huatu.com/ 作者:chongqinght 来源:华图教育【导读】暂无简介
08年国考笔试126.7入围中央部位面试经验
久仰公务员考试大名,早想一试身手。2007年12月,本人终于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传说中的中国第一大考,并以126.7分(行测71,申论55.7)的成绩有幸进入某中央部委面试,最后虽然由于某些不便说明而又众所皆知的原因无缘成为最幸运的那一个(只有1个名额),但鄙人依然觉得心情愉快,除了后来找的工作不错的原因外,还因为在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过程中,收获良多。
具体而言,分以下阶段论述:
一、探索阶段
即真正着手备考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开始萌发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念头,开始留意考试有关的信息,但对考试内容和题型的了解还停留在十分模糊和肤浅的阶段。
处于该阶段考生的任务是:早下决心,树立信心,知己知彼,先发制人。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惨烈有目共睹,对于绝大部分考友,精心的复习绝对是胜出的必要条件。而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往往又与毕业论文或者工作、考研等事情有所冲突,备考时间其实很紧,所以应当早做准备。凡事抢先一步,“赢在起跑线上”;如果犹豫不决,目标不明,那就会贻误战机,错失主动权。考友要尽早想清楚公考备考的意义,高度重视公务员备考。特别对于应届生而言,公考备考更是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招考笔试,往往都采用公考题型。所以常常是一次备考,就能用上好几场。另外,国考备考过程对人的思维的升华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小帮助。
本阶段要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可以多上QZZN论坛了解考试内容、题型,多听取过来人经验,熟悉考试,做到“知彼”。可以上网下载一些专家讲座听一听。时间上以应届生为例,应以当年的6月前后为宜。
二、备考阶段
本阶段是一个关键阶段,注意点如下:
1、行测复习
可分四轮:第一轮先大致熟悉下题型特点,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展开;第二轮按公考时间做一两份国考真题,对照一下去年分数,明白自己的优劣势,做到“知己”,并制定提高的目标和计划;第三轮就是有针对性的专项突破,重点突破自己的弱点以及最有可能提高的题型。做题一定要以真题为主,包括国考历年真题和各省真题,这些题目都是同一个题库中抽出的,有很大的同质性,多做对公考很有帮助,不做或少做来路不明的模拟题。做题一定要按照时间来做,并且做完一定要仔细研究揣摩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总结经验技巧,并避免犯类似错误。国考的真题一定不要一下做完,留一两套近年的真题考前做,剩下的真题和各省真题穿插着做;第四轮是实战模拟练习,完整的按照规定时间来做真题,培养临战状态并认真总结提高。
2、申论复习
参加过国考的考友就会知道,其实申论成绩非常重要,甚至是成败的胜负手。因为大家知道,行测成绩往往拉不开很大的距离,以08年为例,多半集中在65-75之间,75以上的就比较少了,并且个人而言成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基本饱和了,想要再通过复习来突破瓶颈很难;而申论的成绩差距就大多了,好的可以55-60,30多40多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20多的,分数拉的很大;而且申论成绩受主管影响也相对更大,变数也更大,上下一浮动差距往往就一二十分,所以申论的备考必须高度重视。
申论考察的核心是独立分析能力,同时以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基础。因此在申论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不要盲目人云亦云,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来加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对我们的思维锻炼是很大的。其实,公务员复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独立分析思考的过程,在大量的经验和信息面前,大浪淘沙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具体而言建议多看半月谈,并模仿上面的行文风格,摘抄背诵一些好句子和观点,针对热点分门别类的总结观点并加以负数分析。
有人说,申论就是“带着枷锁跳舞”。枷锁是指其特有的格式和行文风格,跳舞就是在枷锁的基础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刚接触申论时,都必须先学会给自己套上枷锁,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抄半月谈和人民日报一些好的文章,并且最好用方格纸来抄,加深印象并练字,然后进行复述。此外,多做国考真题,多动笔写,文笔都是慢慢锻炼出来的。
这个过程可能对于那些对时事不感冒的同学有些枯燥,但确实是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和政治敏锐性的好途径,我就乐在其中。
比如对于申论评分标准问题,申论评分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常常听到许多自我感觉良好或者精心复习过申论的考生却栽在申论上,而一些基础平平裸考申论靠抄材料的同学有时却反而考得不错?这个问题许多考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大骂人事部,因为人事部不公布评分标准,而申论题目又显得主观性极强,成绩差异极大,大家不知道到底要写出怎样的申论才能得高分。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申论前三题(概括、分析、对策)的评分标准,一定是紧扣所给材料来加以提炼概括出来,我们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从原材料中筛选提炼要点,能用上原句的尽量要用原句,并把这些要点重点标在显要位置,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这些原句很有可能就是标准答案上的要点,如果有标准答案的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申论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题目,之所以说主观性强,主要体现在答案的主观性和阅卷的主观性两方面。题目的主观性强是指申论并没不像行测题一样都有明确的答案,每个考生给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阅卷的主观性是指申论评卷不像行测评卷一样完全机读,它不能排除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对申论成绩带来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主观性,只要任何一方面不加以一定的限制,就会严重影响申论成绩的客观性,从而影响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信度。所以只要是命题者,就一定要尽可能的统一标准,尽可能将这两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申论成绩的公平性。于是,在保持申论主观性强的固有特点基础上,保证申论评分标准和阅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就必然地成为命题者所要坚持的原则。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国考申论真题题型变化,会发现申论题目从一开始的纯主观题到一度尝试加入选择判断题,其实可以理解为命题者面对广大考生对申论主观性的质疑和争议所做的一种加强客观性、减少争议性的一种尝试。
对于阅卷的客观性,我了解到的事实是:所有阅卷者都经过评卷培训,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打分,知道合格为止,另外,同一题至少2个阅卷者来评分,如果差距大于一定值,就必须重评或者由阅卷组长评分,以降低阅卷者主观因素导致考生成绩的差异。
另一方面,如何来保证评分标准的客观性?怎样的评分标准才能最客观也最有说服力也最公平?最没有争议的办法就是——“寓答案于材料之中”。把答案放在所给材料中,让考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比拼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力,就是最公平的办法。同时这样给出的评分标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逆向思维一下,试想如果对同一篇材料,命题者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几个专家抛开原材料自己制定的,那这样的标准答案是多么充满争议性和没有说服力?要知道,考生中比专家水平高的可能大有人在。
此外,这种“寓答案于材料之中”的做法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有效避免押题班的负面影响。即使押题能押中某一个热点,但永远不可能押中具体的材料组合,这也意味着考生不可能光靠押题和死记硬背一些所谓万能模型来套题套出得高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精心准备死套培训班材料的考生成绩往往还不如那些裸考抄原文的学生申论成绩。因为虽然这些人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复习申论,但却偏离了方向。所以,我觉得,除了最后一题,申论考试的其他几题很大程度上考的是阅读理解分析和提炼概括原文要点的能力,需要我们紧扣材料加以概括提炼。而在平时,需要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着重培养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并结合真题来找准感觉,以不变应万变,可以适当背些经典叙述和语句,但千万不可硬套,不要觉得背了那么多不用进去可惜了,一定要尽可能用材料中原句,不然可能会被当成套题。
三、临考阶段
关键做到2点:
1、“战略上藐视”,保持心态轻松。无论什么考试,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平时复习可以把目标定的有激励性些,加强自己的动力;但到了临考时,保持心态平稳就显得比复习本身更重要了。因为,此时大局已定,即使再突击,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不如适当降低些目标,并把考试当成一次练兵,因为国考后还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机会等着你呢,所以要保持轻松的心态,才能很好的发挥正常状态。
尤其是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复习的考友千万要卸下那种认为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所得的思想包袱。公务员考试可能是投入和产出最不一定成正比的考试,其不确定因素也很大,所以一定要告诉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只要努力过了,就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而且,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不上是正常的,考得上才是奇迹”,所以应当轻装上阵,做足困难的心理准备。
2、“战术上重视”,完整做一两套真题,想象成在国考当天来做,来模拟考试感觉。
3、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
四、考场上
1、心态轻松冷静自信,想些愉快的事情,当成练兵。
2、从发下考卷的开始就要争分夺秒的看题、做题,先做会做的,按照事先定好的做题顺序来答题,把弱项放到最后做。
3、上午考完行测避免和别人对答案,应继续保持轻松的心态坚持完申论考试,千万不要因为自我感觉不好而放弃。任何考试的感觉都未必准确,如果半途而废,可能成绩出来后后悔莫及。凡事都应该认真对待,坚持到底,这也是态度和意志品质问题。
五、面试
其实就是按照论坛上的那些面试材料进行准备,多背多说,必要时可以参加培训,当然有时候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多余的就不说了。
公务员考试其实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考试。我从07年8月开始进入探索阶段,直到考前大概花了2个多月的复习时间,其间全心投入,上午做行测,下午做申论,晚上综合和看论坛,虽然有些单调但我很享受其间的摸索过程,我的独立分析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另外在面试准备过程中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结识了一些考友,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至始至终我都抱着一种学习和享受的心态来对待,有种“功夫在诗外”的感觉,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