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08:50:24 重庆华图 https://cq.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宏阳股份
【导读】重庆华图为您提供:2013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战略与路径(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点【重庆华图咨询平台】,更多资讯请关注重庆华图微信公众号(CQhuatu),重庆华图咨询电话:023-67518090。
根据目标和任务,科学设计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确保社会体制改革循序渐进,不走弯路。面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社会(善治社会),社会体制改革应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四大基本取向,以理顺政社关系为切入点和冲破口,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的双线推进策略,通过公共投入高效化、服务管理科学化、资源分配公平化、参与主体多元化四轮驱动,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四大基本取向:一,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质在于人的自身解放和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自由不是一句口号,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权利的实现、维护与发展。作为“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的“实质的”或“实持的”自由,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
二,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社会成员关系和谐、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的状态。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也是调整社会结构、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方向。
三,社会结构包括城乡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利益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其中,阶层结构在各个维度的社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四,社会发展方式是社会建设中不同社会主体的分工,推动社会进步的各主体的位序和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直接目标是社会和谐稳定,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果说经济体制是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涉及政府、市场、企业、消费者这一组概念的话,那么社会体制显然是关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涉及的则是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人民这一组概念。这样,参照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规制,也应该有宏观社会管理和微观社会规制。其中,所谓宏观社会管理是对社会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社会公平的维护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所谓微观社会规制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标准,确保社会组织和人民等微观社会主体的正常活动。从这样的框架来观察,公共服务只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以及一部分微观社会主体从事的活动;维稳只是监测调控社会运行的一个目标。
从社会体制改革的技术路线设计来看,一方面,在明确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两条主干道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细化为更加具体的路径,以对接操作层面的具体领域及措施;另一方面,在路径上前进所需要的驱动力,需要与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相对应,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改革目标。
四轮驱动:一,公共投入高效化:创新政府社会建设公共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模式,准确识别和对接群众需求,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大幅提高投入的质量、效益和满意度。
二,服务管理科学化:处理好服务、管理、管制、管控的关系和侧重要的考点,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着力整合资源和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引导服务管理重心下移、重要的考点前置、费随人走。
三,资源分配公平化:合理兼顾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与三次分配,全面调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促进阶层向上流动,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推动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转变。
四,参与主体多元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社会建设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从单中心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从自上而下向多向互动转变,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向整体协同、协调共进转变。
完善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和制度靠背
完善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和制度靠背,确保社会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有效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
社会体制改革是系统性、阶段性极强的综合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多方参与、共同配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确保社会体制改革各项重要的考点领域目标性架构的实现,应推动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改革相互配合,从整体社会文化氛围、政策法规体系、基层社会民主基础、行政体制改革、社会公共投资模式等方面同时推动改革、全面加以配套,最终对社会体制进行合理改革和科学引导。
(编辑:重庆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