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3-67518087 重庆分校

  (1)连音。汉语中多是用双音节词来表义,但是如果将口语与某些书面语联合起来用的话,就会出现某些连音现象。连音就是听起来很响,有时甚至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但有声无词,浑浊不清,考官听不出考生所讲的内容。这主要是考生的舌头活动没有力量,气流从肺部出来与口腔打得不响,发音不脆,造成字与字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拖泥带水。这就要求考生在面试时注意“换字”。把不响的字换成响亮的字,把书面语换成口语,把省略语中漏掉的字填充进去。比如,把“与”换成“和”,把“即”换成“就是”,把“便”换成“就”,把“均”换成“都”,把“无”换成“没有”,把“首次”换成“第一次”,把“相似”换成“基本相同”,把“立即”换成“马上”,把“似乎”换成“好像”,等等。

  (2)吃字。如果口齿功夫不过硬,话讲快了,就容易“吃”字;讲慢了,音与音含混不清,也可能出现“吃”字。比如,把“告诉你这个事儿”讲成“告你这事”。在这里把“诉”和“个” 吃掉了。再比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成“睁着眼,闭着眼”。这就可能把原来的意思全弄反了或全弄乱了。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练习、试讲时,要多朗读,像领导人作政府工作报告那样有气势地读,而不能默读或跳读。

  (3)“脚轻”。在一句需要字字交代清楚的话里,不要把吐字力量全部集中在前面几个说明性的字上,而甩掉了一些关键性的尾字, 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两句话,“死”和“汉”尽管在尾部,但都特别重要。如果把这两个字一带而过,这句话就失去了分量。许多考生作答时,由于言语表达不清,再加上紧张,往往导致考官听不清,就是“脚轻”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在练习时,先在大脑里把要说的话想完整了,弄清楚它的强调点、重音的落脚点和用气的节奏后,再把那句要说的话表达出来。练习久了,不止能改掉“脚轻”的毛病,而且能练习语言的流畅度和养成自己用心说话的习惯。

  (4)跑调。主要表现在吐字的声音不准,方言、乡音太重,“阴阳上去”不分。由于讲话跑调,往往闹出笑话。所以,对于考生而言,一定要克服跑调的毛病。学习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跟周围讲普通话的朋友学,可以利用看电影电视、听广播学,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学等。要多读多练,不断纠正自己的“读误”。

  另外,为了使吐字清楚准确,在发音时,即使是“小节”问题也须加以注意。比如,要及时咽下多余的口水,及时吐去口中的杂物,及时清理堵在呼吸道的障碍物等。

  3.语气方面

  语气是一种感情的声音,包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愿望和态度。面试时,把“语气”弄错了,也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通常情况下,语气讲求“气”从“义”来,“情”、“态”一致。这就是说,语气是从语义中来,“义”是内容,“气”是形式。语气的重要性在于,考生在考场上回答问题时,对每个问题的阐述,总是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有歌颂,有斥责。怎样来体现这些态度呢?除了表情和语句之外,就靠语气,而语气的内涵的微妙性又是表情和语句代替不了的。恰当运用语气,一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于偏激;二是要端正考试的态度,不能过度紧张;三是要就题论题,适当拓展。

  4.语速方面

  所谓语速,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吐字的多少。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表达的效果,虽然这跟平时的说话习惯有关,但是在面试中,还是尽量保持语速适中比较好。具体要求就是:快慢结合,错落有致。

  在一定情况下,人的接收器官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就会降低。讲话速度快、频率高,从短时间看,容易使听者集中精力,如果讲话过快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思路,造成口齿不清,层次紊乱。同时也使听众没有消化、回味的时间,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讲得过慢,上下句停顿时间过长,听者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去接受来自其他方面的刺激。在面试中,考生讲话的速度一般应以每分钟100个字为宜,考生可按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5.语调方面

  所谓语调,主要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其间包含着强调的意思。一个人说话时给人的印象,肢体动作占55%,语调占38%,内容只占7%。所以,说话时语调非常重要。语调就像歌曲中的旋律,如果旋律优美,抑扬顿挫,大家就会觉得好听;如果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子,人们就没有听的兴趣了。说话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语调一直保持一个频率,没有任何波动,那么听话人的兴趣也大打折扣。

  任何一句话,由于语调运用不一样,其效果也有很大差别。语调的重音落在不同的字上,同一句话就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如“他今天没来上班”这句话,重音如果在“他”上,强调的意思就是谁没来上班,是“他”而不是别人;如果重音落在“今天”上,强调的则是时间,是今天,而不是昨天或前天;如果重音落在“上班”上则是强调行为,他是没来上班,而不是没来上课、没来运动,等等。同一句话,语调不同,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再如,“我想起来了”这句话,如果把重音落在“想”字上,表示想起了某件遗忘的事;如果把重音落在“起”字上,则表示不想睡了,想起床了。

  从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掌握语调时,有个如何用好“重音”的问题。所谓重音,就是讲话人所要强调的重点词或词组。重音,是构成语调的主要因素。在一句话中,如果没有重音,语调就无法形成。重音的主要成分是强度、长度,高度虽然有时也是重音的一个成分,但用低而轻的声音仍然可以表现出重音的特征。比如,人在情绪低落、心情沉重的时候,说话仍有明显的重音,但不表现在声音的高度上。

  根据日常交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说话人的调子太高,声嘶力竭,如雷贯耳,容易使人烦躁;油腔滑调,怪声怪气,容易使人厌烦;黏黏糊糊,含混不清,容易使人着急;有气无力,半死不活,容易使人困乏;官腔成串,拖腔不断,容易使人反感。因此,考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语调,做到高而不尖,低而不哑,沉而不浊,去掉语音中的杂质,例如过多的鼻音、吸气音或其他不良习惯造成的噪音等。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